东北,既是抗日战争的发源地,也是苏联红军歼灭日本关东军的最终战场。这里留下了“九一八”事变中东北军不战而退的屈辱记忆,也铭刻着无数英雄英勇奋战、前赴后继的悲壮篇章。
这其中,涌现出众多英勇人物:北大营团长王铁汉、沈阳警察局局长黄显声、草莽英雄张海天、被誉为“民主老英雄”的王德林、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,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、赵尚志、周保中、崔庸健等。无数热血儿女为了抵御外侮、保卫家园,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例如,抗日义勇军的李春润、孙永勤、唐聚五、王凤阁、邓铁梅和苗可秀等人,还有东北抗联的杨靖宇、宋铁岩、赵尚志、王德泰、李延平、陈荣久、汪雅臣、祁致中、赵一曼等英雄人物,都在这片黑土地上谱写了壮烈的抗战史诗。
展开剩余84%若从成千上万的东北抗日将领中择选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,名单会是怎样呢?
第十位,是辽宁警务处长兼沈阳公安局局长黄显声。提到他,许多人立刻会想起电视剧《小萝卜头》中那个严格而正直的老师形象。黄显声来自辽宁岫岩,22岁时考入北大。五四运动后,他毅然放下笔杆,投身军旅,考入东北讲武堂。毕业后,他在东北军中历练,九一八事变前一年更获张学良重用,担任辽宁警务处长兼沈阳公安局长。抗战期间,黄显声贡献突出:一是在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时,他指挥沈阳警察有组织地打响了抗日第一枪;二是他提前筹备发放武器,积极推动义勇军起义;三是他参与了长城抗战和卢沟桥事变,成为公认的抗日英雄。1938年春,他本受周恩来邀请准备前往延安,却不幸被特务秘密逮捕。
第九名是绿林好汉、“辽西抗日英雄”张海天。张海天生于辽宁台安,身为草莽豪杰,绰号“老北风”极具威名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,他与弟弟及长子张秉林一起揭竿而起,组建抗日扶民救国军。在一次战役中,大汉奸凌印清假意诱降,张海天却巧妙设伏,在三道沟一举歼灭日伪军两百余人,随后在沙岭镇公审处死凌印清。此后,他加入抗日义勇军,担任第二、三路军司令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辽西抗日英雄”。
第八位,是辽宁义县人李杜,信奉“凡有生之日,皆报国之年”的信条。李杜少年时曾读私塾,二十岁弃文从军,二十五岁考入东北讲武堂。他从连长一路升至师长,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担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24旅旅长。面对日军威逼利诱,他与马占山、丁超、冯占海等将领约定共抗外敌。1932年初,李杜身先士卒参与哈尔滨保卫战,多处负伤却坚守阵地。哈尔滨失守后,他组织依兰、下江等十三县四万余人反攻,虽遭挫折,仍退入深山。1933年初,他率残部二千人进入远东地区。1936年底,李杜返回上海,获周恩来推荐为东北抗联军司令,直到1942年司令部被撤销。
第七名,被延安誉为“民族老英雄”的王德林。王德林出身山东沂水,二十一岁独自闯关东,早年曾做过木工、窑工、农工及筑路工。因不满俄国监工残暴,组织百余人起义,后被招安为吉林第1旅3营营长,在东北军中结识李延禄。1931年11月,带领老三营组建抗日救国军,活跃于蛟河、牡丹江一带。1933年初,救国军遭日军重兵围剿被迫化整为零,王德林带伤员和眷属撤入远东,后曾受斯大林接见。1933年5月,他回国继续奔走抗日救亡活动。
第六名,是被誉为“东北游击队总司令”的唐聚五。唐聚五生于吉林双城(现属黑龙江),为满族正黄旗人。他曾读私塾,十六岁学木工,后投奔奉军,因勇敢善战升为营长,获得张学良保送进入东北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。九一八事变前,他担任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。其麾下义勇军人数巅峰达二十万,著名将领李春润、孙永勤、王凤阁、邓铁梅和苗可秀均在其领导之下。1933年3月,唐聚五率部参加长城抗战。全面抗战爆发后,他任东北游击队总司令,率部活跃在河北、热河地区。1939年5月18日,唐聚五在与日军激战中英勇牺牲。
第五位,是因“江桥抗战”一役声名鹊起的马占山。马占山祖籍河北丰润,出生于奉天怀德(今吉林公主岭)。十八岁时因被诬陷偷马离家,成为土匪。日俄战争结束后,他被收编为怀德县驻军哨官。1911年,年仅二十六岁的马占山投身奉军,十四年后升任骑17师5旅旅长。郭松龄倒戈后,马占山活捉郭松龄有功,晋升师长及骑2军军长。1931年11月,马占山在“江桥抗日”战役中成名,次年4月,他联合李杜、丁超、苏炳文等组建东北救国抗日联军,与日军鏖战五个月,最终因孤军无援于12月撤入苏联境内。
第四名,来自朝鲜的“中国通”崔庸健(曾用名崔石泉)。崔庸健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,早年便赴中国发展。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,还曾担任黄埔军校教官。崔庸健参加过北伐,并加入革命组织,参与著名的广州起义。东北三支朝鲜抗日游击队中,除了崔庸健,还有金将军和金策,但崔庸健地位最高,曾任抗联第7军军长、第二路军参谋长。抗联余部编为教导旅后,周保中任旅长,张寿钱为副旅长,崔庸健为参谋长,金将军、王效明、王明贵、柴世荣等为营长。回国后,崔庸健参加朝鲜战争,战后晋升为次帅,是抗联中的重要人物。
第三名,是被关东军悬赏“一两黄金一两骨”的赵尚志。东北抗联的牺牲令人痛惜,军长杨靖宇、赵尚志、王德泰、李延平、陈荣久、汪雅臣、祁致中等纷纷牺牲。被称为“南杨北赵”的赵尚志,来自热河朝阳(现属辽宁),毕业于黄埔第四期。1926年返哈尔滨组织学运,九一八前两次被捕入狱。1932年下半年组建游击队,活跃于珠河、汤原地区,直到1942年2月牺牲。赵尚志与陈瀚章曾令关东军头疼,身亡后头颅被砍下示众,成为抗联烈士的象征。
第二名,是最后的“东北抗联代表”周保中。建国后,东北抗联幸存将领仅有周保中、李延禄、冯仲云三人。周保中出身云南大理,是抗联高级将领中唯一的南方人,被当地人称为“南蛮子”。青年时期曾参加滇军,后入云南讲武堂。北伐时,任程潜第六军副团长。1931年底,留苏归来的周保中来到东北,加入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,任参谋长。抗联期间,他任第5军军长及第二路军总指挥(副总指挥为赵尚志),被誉为抗联第三号人物。1942年秋,他率余部700余人进入远东,编入教导旅,任旅长,是抗联的最后象征。
第一名,东北抗联的“精神领袖”杨靖宇。杨靖宇是河南确山人,被尊为东北抗联的灵魂人物。其地位之高,从几个抗战时期的重要场合便可见一斑:1934年1月,苏维埃二大上,杨靖宇是唯一当选的东北抗联执行委员会委员;1937年12月,党的七大筹委会25人中,他是东北唯一代表;1941年10月,世界反法西斯大会上,来自54国2000代表中,杨靖宇与毛泽东、朱德一同作为敌后根据地代表,被列入主席团成员。他不仅以坚韧不拔的抗日精神成为后人楷模,还令参与抓捕他的叛徒、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安光勋当面泣不成声,也使亲历他牺牲的关东军官兵肃然起敬。
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投稿,私信必复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斧子配资-金斧子配资官网-配资操盘十大技巧-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